廉洁文化

廉政格言警句

廉政格言警句: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原典】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廉耻》 

 【注译】礼义是社会管理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解读】做人有大节、小节之分,知道什么是廉洁和羞耻是做人的大节。加强自我修养,筑好思想道德的堤坝,要从守廉和知耻做起。不讲廉耻,则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则无祸不招。这句话对我们的干部修身立德、加强自我修养具有启示意义。

廉政格言警句: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原典】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注释】不图快,不贪图小利。越求快,就越达不到目标;贪图小利,则不能成就大事。

  【解读】这孔子的廉政思想。他认为为政者不要过度追逐政绩,要要脚踏实地的工作。另一方面为政者要廉洁自律,不要见财起心、贪赃枉法,否则因小利而迷失,就一事无成。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廉政格言警句:修身洁行,不为苟得;竭情尽实,不行诈伪

     【原典】修身洁行,不为苟得;竭情尽实,不行诈伪。
  ———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

  【注译】士大夫讲究自身修养,行为廉洁,不接受不正当的东西;竭尽一切努力尽量做到老老实实,不欺诈,不虚伪。

  【解读】田稷子担任齐国相国时,接受手下官吏馈赠黄金百镒,并把这些黄金送给了母亲。他的母亲问明田稷子确实是接受贿赂后说了上面这句话。她还接着说:不是仁义的事情,不在心里盘算;不是合理的财利,不拿回家来……为官清廉、公平、正直,才能做好事情而没有后患。不义之财,不是我所有的;不孝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你走吧!田稷子惭愧地退了出去后,把那一百镒黄金退还原主,自己还主动到齐宣王那里认罪,请求处死自己。齐宣王听说后,大为赞赏田稷子母亲的道义,赦免了田稷子受贿之罪。

信息来源:检查日报

 

廉政格言警句: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原典】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注译】孙:通,谦逊;固:固陋,寒酸。全句译意为:一个人奢侈了就显得不谦逊,太节俭朴素就显得寒酸。与其显得不谦逊,不如宁可显得寒酸。
    【解读】孔子主张发扬俭德,为政清廉。他对当时社会权贵们豪华奢侈、铺张浪费、财大气粗、气势逼人深为不满,对子路车马轻裘,与朋友共的德行极为赞扬。他主张过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在他看来,勤俭朴素能看出一个人的志向和操守,也能看出其为官之德。

文章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廉政格言警句: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原典】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注译】欲望虽然没有尽头,不可以满足,却可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去掉,但却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解读】人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放纵欲望,贪婪无度,就会祸国殃民,身败名裂。这句话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具有警醒意义:节制欲望,廉洁自律,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警世格言

慎权,慎欲,慎言行,须防陋习年节病
勤政,勤勉,勤自省,常沐新春廉政风


口渴时觉得能喝下整个大海,这叫贪念;真喝时只喝下属于自己的一杯清水,这叫自律。能划清贪念与自律的界线,就能达到的境界。


为政重在清廉,做人重在真诚;说话重在守信,办事重在实效。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廉政短信送警示,警钟长鸣严自律。


让清正成为风尚
不求人夸颜色好,但求清气满乾坤。清正是一种价值体现,一种信仰坚守,一种精神追求。面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和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每个人都应澄清思远,激浊扬清,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体验心灵丰盈。


公转自转,和谐促发展
围着中心转,服务大局干,有如公转;自我为中心,眼睛向内看,如同自转。在发展中,既要顾局部、保个体,也要服从和服务大局。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公转自转同步协调,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学校迎评工作才能得顺、转得


诚实是为人的行为支撑,守信是立业的道德基石,正直是从政的品质核心,廉洁是做官的行为准绳。


干部应勤于五洗:洗头保持头脑清醒,洗手使诱惑不沾手,洗脚使脚跟站不歪,洗身保持洁身自好,洗眼看清人民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


唐代名臣张说的《钱本草》中:钱,味甘,大热,有毒。
味甘使贪官节节败退;大热让官员们飘飘欲仙;但金钱是有毒的,一旦吸毒上瘾,得到的是法律严厉的制裁。


为官清廉切莫贪,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背后无人戳指尖;
民赋权力压双肩,风雨要担,危难要担,鞠躬尽瘁心也甘。


扣错第一颗钮扣一错到底,挡住第一次诱惑一路顺风。


人见利而不见其害 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 必亡。

【廉言赏析】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宋•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解读:谦恭廉明,戒骄戒躁,才能树立威信,为人信服。要知勤俭节约过生活,常怀感恩心。

 

【廉言赏析】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治安策》

解读: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不会一见到利益就冲过去,一遇到危害就断然离开,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道义的缘故。

 

【廉言赏析】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苟可因保全一人而废国法乎。——《清实录 祖皇帝实录》

解读:大官如果廉政,小官自然效法。假如不能谨慎勤政,以致延误公事,又怎能因为保全一人而废弃国家的法律呢?

 

【廉言赏析】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巅,堕峻豁之下以求生,必不几矣。——《韩非子·奸劫弑臣》

解读:峻溪:深谷。几:冀盼,希望。我如果不用清廉方正来遵循法纪,而是以贪赃枉法的心思来谋取私利,这就好象登上了高山之顶又坠入深谷之中,想求得生存的希望是不可能的。

 

【廉言赏析】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元•张养法《牧民忠告》

解读:宁愿为了克己奉公而贫穷,也不要因假公济私而发财致富;宁可由于谦让而得不到私人利益,也不应为了钻营竞争而有损于他人。党员干部要做到慎独、慎微、慎行,从小事上就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永葆共产党员纯洁本色。

 

 

【廉言赏析】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清•谈迁《枣林杂俎•圣集》

解读:不管外在环境如何繁华喧闹,保持心像水一样清澈,不被污染、不被事物束缚,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清正廉明方能无所惧怕,心境如水方能一尘不染。

 

廉言赏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春秋《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这里指执政者、领导人;小人:普通人,一般老百姓;偃:倒下。全句译意为:领导人的德行就像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就像是草,风吹向哪边,草就跟着向哪边倒。

 

【廉言赏析】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我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宋·包拯《包拯家训》
解读:这是包公的家规,用以昭示自己的后人,如有做官者,不得贪赃枉法,否则活着不准进包家的大门,死后不准葬于包家的坟茔,如不遵从,就不认其为包家的后代。

【廉言赏析】莅官以勤,持身以廉,事上以敬,接物以谦,待人以恕,责己以严,得众以宽,养知以恬,戒谨以独,询谋以佥,箴规语汝,夙夜式瞻。——宋·无名氏《爱日斋丛钞》
解读:在任的官员要勤政,保持自身廉洁,对上司要尊敬,接待来访者要谦恭,对待别人的过错要原谅,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待民众要宽大为怀,养成淡泊名利的品德,在独处时要注意自律,研究计策时要听从大家的意见,我写给你这十条箴规,你每天早晨都要认真看看。这是周益公送子周纶赴杭州临川郡(今江西省内)做通判时写给儿子的《十箴》。

 

【廉言赏析】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解读:廉洁的官是百姓的榜样,贪婪地官是百姓的蛀虫。

【廉言赏析】正气一身官气扫,清风两袖腐风离。

 

【廉言赏析】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宋•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解读:谦恭廉明,戒骄戒躁,才能树立威信,为人信服。要知勤俭节约过生活,常怀感恩心。

 

【廉言赏析】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战国  庄子《庄子  缮性》

    解读:不可为了富贵荣华而恣意放纵,不可因为穷困贫乏而趋附流俗

廉言赏析】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通国身》

    解读:善于调养自身的人,以积蓄精力为最宝贵;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以积聚贤才为正确的途径。精力为身体之精华,贤才为国家之精华,就像养身者以积蓄精力为贵一样,治国者也要以延揽贤才为正途。

【廉言赏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  卫灵公》

解读:固,坚守、安守;斯,同“则”或“即”;滥,泛滥,这里指无所不为。君子在穷困时仍然能坚守自己的节操,一般人遇到穷困就不能约束自己而无所不为了。

 

【廉言赏析】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论语》

解读:清,纯净而无混杂;正,正直而无邪。廉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德行好则清正,意志坚则清廉。没有清正之气,不会有良好的道德,没有坚定地意志就不能廉洁。

 

【廉言赏析】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桓宽《盐铁论·疾贪》

解读: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说: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廉言赏析】上有毫发之意,则下有丘山之取。——苏辙《栾城集》

解读:当领导的哪怕只是有了占小便宜的念头,手下的人也会变得贪得无厌,敢把山丘一样重的东西据为己有。

 

【廉言赏析】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马融《忠经守宰章》

解读:为官要明察秋毫,办事要公平公正,立身要清正廉洁。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恪守廉洁从政的准则,秉持克己奉公的操守,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廉政格言警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原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注释】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解读】传统儒家哲学认为,人一生下来便秉承了天命之性,性中存有善根,遇事便生发出来,如恻隐之心。但这种善心萌动,又往往在最隐微处,只有自己知道。很多贪腐官员在忏悔书中提到,第一次受贿时,内心总觉不安,这不安便是善根。如果此时能及时克制住贪欲,护持善心,也不至于滑向深渊。所谓慎独,就是要人前人后一个样,就是要时时叩问自己良心是否有愧。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慎独作过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原典】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论语-卫灵公篇 第十五》

  【注释】君子庄重又谨慎,而不与别人争执,虽然合群而不结党营私。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做人要随和低调,不要拉帮结派搞小团体。

  【解读】二千多年的孔子就告诫人们,君子要庄重谨慎,合群而不结党营私。然而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极个别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却热衷于攀关系,拉山头,建圈子,或放纵家属,或庇护好友,或关照身边人,利用手中权力大发不义之财。无论是令计划的西山会,还是周永康的石油帮秘书帮,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利益为纽带,构筑了一道温柔的人情陷阱。如何绕开陷阱,不被金钱所围猎,其实很简单,就是讲纪律守规矩。我们只要讲纪律守规矩,就会坚守做人底线,不越法纪红线;我们只要讲纪律守规矩,遇事就会从规则和法律角度考量,自觉恪守法纪的要求;我们只要讲纪律守规矩,就会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抵御病毒入侵,努力修炼成金刚不坏之身。

廉政格言警句: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原典】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春秋】老子《老子·第四十六章》

释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兼并和掠夺的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严重灾难。这是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的时代,连怀胎的母马都要被送上战场,以致产驹于野外。老子分析了战争的起因,认为是统治者贪得无厌、不知足所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为此,他提出知足常足的观点,对统治者的无厌欲求发出了强烈抗议和严厉警告。
  老子十分推崇知足。他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并称:知足者富。司马迁在《史记》中则从反面加以强调: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就是由于不知足、不知止,跌入罪恶的深渊。

解读】习近平同志多次提醒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律,不要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更不能突破党纪法规的底线。而要做到这点,必须经常反躬自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
  《老子》中说,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不知足就会纵容贪欲之火,最终会导致欲火燎原、洪流溃坝;《论语》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手握公权却对牟取非法利益情有独钟,怎能做到洁身自好?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为官发财,应该两道,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绝不能私欲膨胀、以权谋私,最终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而且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损害。(摘自《习近平用典》)

廉政格言警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原典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注译】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要建造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石不倒在山顶上,那么山的高度就不会达到九仞,就会造山失败。

   【解读】小事小节不仅是领导干部个人品德的反映,更是党风政风的集中表现。小事小节处理得好,人民群众就会认为领导干部党性纯、人格尊;反之,则不仅会自毁形象,甚至跌入罪恶的深渊。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高校园区长香西大道518号
Copyright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纪检监察网 版权所有